我的探索 ______前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學系主任關信基教授
我想說說我對太極拳的追求。第一部份是太極拳拳藝,第二部份是對政治學其中一個重要問題____政治矛盾____的反省。
第一部份:太極拳拳藝
第一次學太極拳是在一九五九年念大學的時候。班上一位同姓的同學慫恿我跟他學。我本來興趣不大,只是盛情難卻,也就答應了。我們每天晚上在學校行政樓一畏面的走廊練習。有趣的是,他只教我一個式子____左右攬雀尾____說這一個式子學得好,勤練習,就夠了。我一次便學會了。左右攬雀尾可以連續不斷的打到碰到牆壁才從頭再來。我們居然堅持不懈整整一個學期。到今天我最喜歡的太極拳架式依然是攬雀尾。
闊別太極拳差不多三十年,有一天太太介紹說她任教的地方有為校內外人開太極拳初班。從那時候開始,我先後在香港中文大學校園裹三個不同的班,也就是說跟過三位老師學這門拳藝。前兩班教的都是二十四式,後者是八十五式。二十四式比較簡單易學,適合當時極為繁忙的我(其實今天的我也決不清閑)。但真正逐漸體會太極拳之妙是兩年前開始跟柔靜太極拳研藝社學藝之後。體會的總結是不能急於求成,必須按部就班。太極拳就是苦功夫?沒捷徑。 記得初學的時候喜歡看太極拳書,看得很起勁,而且愈看愈探。有用嗎?不能說沒有。例如太極拳的歷史、派別源流、架式的基本系統。這些只是知識,實踐方面用不上。至於淺顯易明、可供實踐的道理,例如要放鬆,看了,懂了都沒用。還得等待式子熟練後才能完全掌握。其他很多關鍵的原則看了書也只是不求甚解的吸收。一直到中班(例如沉肩墜肘)和高班(例如中正安舒)程度之後,在師傅的解析或當場糾正,甚至反覆糾正後才真正領悟。
苦功夫的另一例子是虛靈頂勁,虛靈就是要放棄雜念。這可說來容易做時難。頭半年,雜念一來便生氣,練不下去。後來定定心再試,好一些。最後用心去感覺身手的輕鬆、動作的節奏,那時才告別雜念。至於頂勁,依然不知所云,也從來沒請教過師傅。 急於求成其實後患無窮。一個式子學壞了,改起來比學一個新的式子難得多。一這輩子在太極拳練習方面走了不少冤枉路。只怪沒有綠份,早點兒碰上柔靜。柔靜師傅們性格、教法各異。盧師傅擅長細心引導;屬正年師傅對改正特別嚴格;曾永康師傅偶有精關見解。三位合起來,真使我們如沐春風,受益良多。 最後一個小小的體會是關於太極拳的第一式!起式。盧明遠師傅第一天教初班這一式的時候,說了這麼一句:「一這一式看起來簡單,可真重要得很。」當時聽了覺得無法同意。日後相當一段日子也不曾回想過」運番話。一直到高班學完了中再沒有師傅從旁指導,需要自己摸索眾多招式的時候,才發現了起式因為涵芸一了許多道理對整套拳練習有開導作用。我以前不重視起式前的準備功夫,現在我不光做了,還花幾分鐘入靜,跟看用心把起式打好,這樣整套太極拳會感覺得心應手。結論是不要小看表面簡單的束西。
第二部份―政治矛盾與太極
政治是眾人之事。眾人之事有合作的一面,也有衝突的一面。一般人傾向於毫無保留地厭惡衝突,實在流於片面說,稍具規模的政治事務總牽涉不同程度的合作與衝突它們甚至是同時出現的。例如「兩國交戰,不斬來使」也是一種衝突中不失合作的好例子。兩個政黨在選舉期聞可以同時在某些選區合作,卻在另外的選區爭得寸步不讓。從整體制度來說,我們應當認識政治衝突的正面作用。在這方面,太極圖可以有根多啟示。太極圖的黑與白,代表陰與陽。黑白、陰陽就是正反、矛盾。太極圖的圓乃陰陽互動歸於圓滿之義。陰陽既彼此制衡,又相互合作。這是一個動態的創造工程。京劇裹白臉是好人,黑臉是壞人。太極圖裹的黑與白沒有好壞之分。要達至美滿誰都缺不了誰。最重要的是,白中有黑?黑中有白。那就是說,縱然大家在矛盾衝突之中,還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一個政體如果像太極圖,就是表示政治競爭、矛盾、衝突和反對也可以是好的。而政治過程是一個創造美滿的集體生活的工程。首先,矛盾之出現,實在是體制存在問題的鑿悶告信號。其次,衝突的發生會激勵當權者力爭改善。第三、有組識的反對能提供另類政策和統治班子的選擇。這機制是政治系統自我調息、糾正錯誤、改革創新的動力來源。競爭、矛盾、衝突和反對這一系列的現象本質上沒有好壞之分,而視乎「你我定位」與程度而定。表面上看,程度好像最重要。競爭、矛盾、衝突和反對太少不成,太多也不成。太少,上述三種作用發揮不出來;太多,圓滿沒達到之前,政體早就崩潰了。不過。最重要的卻是「你我定位」像太極圖的一白中有黑,黑中有白;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一樣?政體中的政府與它的反對者是否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換言之、從政中人____執政者或在野的____是否只看到自己的利益,不尊重對方的應得;只看到對方的瑕疵,卻漠視自己的巨錯;只管自己的富足,而不顧對方的生死。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麼政治就變成你死我活的鬥爭(即學術術語的零和博弈),否則,政治就像太極那樣一個相生相剋的、朝向圓滿的創造工程。英國人的政治歷練比較到家,他們尊重政洽反對,而且把這種文化制度化起來,透過憲法慣例,組織安排,讓反對黨有足夠空間去監察政府,與政府競爭,獲得機會取代政府去執政。這種政治風度不知道我們中國人是否可以透過勤練及體會太極而有所得著呢?那恐怕要謝秉中師公多點指導他的徒子、徒孫、徒曾孫才可有望。
抛砖引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